js文件不存在或浏览器不支持该js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国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卫星网络预计2020年前建成

2018-04-02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10,9,8,7,6,5,4,3,2,1。点火!”伴随着指挥员铿锵有力的命令,3月31日11时22分04秒,载着3颗2米/8米光学卫星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喷射出巨大的火焰,在震彻山谷的响声中“剑指长空”。成功发射后,该卫星星座将迎来为期6个月的在轨测试。

  据了解,2米/8米光学卫星星座是空基规划中陆地资源调查监测卫星一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业务卫星的首发星座,由自然资源部主持建造;是首个以“一箭三星”串联方式发射并组网运行的民用业务卫星星座;是我国目前时间分辨率最高、覆盖能力最强的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在我国民用业务卫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这3颗2米/8米光学卫星完全依据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定制,在继承高分系列卫星结构和荷载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按照业务卫星发展模式,围绕用户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了一系列技术优化,充分挖掘了运载潜力,压缩了投资成本,打造了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先进卫星星座。

  卫星成功发射后,就下一步如何用好卫星数据,自然资源部科技部门负责人、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高平指出,自然资源部将会同有关应用部门组织开展为期6个月的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与卫星、测控、地面等单位一起,对星座的各项指标、性能、应用效果进行充分测试,保障卫星能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业务化运行。此前,原国土资源部已按照陆海卫星应用统筹协调机制,制定了应用工程方案,出台了共享服务规则,并依托土地、地矿、测绘、海洋等卫星应用专业机构建立了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构建了部省两级应用机制。“相信这些超前举措,为确保卫星观测数据能够接得住、管得好、用得好、用得广,切实发挥卫星工程投资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平表示,按照空基规划“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协同、数据集成服务”的建设机制,此次发射的2米/8米光学卫星星座将作为主要业务卫星系统,保持持续运行能力。自然资源部也将全力履行好后续2颗5米光学业务卫星建设责任,积极拓展高光谱、立体成像干涉雷达观测能力,预计2020年前将基本完成国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卫星网络和应用体系构建,建成以空天关键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自然资源监管体系指日可待。后续自然资源卫星系列发展要抓住改革机遇,强化陆海统筹,大力推进国产卫星应用的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


  国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卫星网络预计2020年前建成
  2018-04-02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10,9,8,7,6,5,4,3,2,1。点火!”伴随着指挥员铿锵有力的命令,3月31日11时22分04秒,载着3颗2米/8米光学卫星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喷射出巨大的火焰,在震彻山谷的响声中“剑指长空”。成功发射后,该卫星星座将迎来为期6个月的在轨测试。
  据了解,2米/8米光学卫星星座是空基规划中陆地资源调查监测卫星一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业务卫星的首发星座,由自然资源部主持建造;是首个以“一箭三星”串联方式发射并组网运行的民用业务卫星星座;是我国目前时间分辨率最高、覆盖能力最强的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在我国民用业务卫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这3颗2米/8米光学卫星完全依据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定制,在继承高分系列卫星结构和荷载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按照业务卫星发展模式,围绕用户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了一系列技术优化,充分挖掘了运载潜力,压缩了投资成本,打造了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先进卫星星座。
  卫星成功发射后,就下一步如何用好卫星数据,自然资源部科技部门负责人、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高平指出,自然资源部将会同有关应用部门组织开展为期6个月的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与卫星、测控、地面等单位一起,对星座的各项指标、性能、应用效果进行充分测试,保障卫星能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业务化运行。此前,原国土资源部已按照陆海卫星应用统筹协调机制,制定了应用工程方案,出台了共享服务规则,并依托土地、地矿、测绘、海洋等卫星应用专业机构建立了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构建了部省两级应用机制。“相信这些超前举措,为确保卫星观测数据能够接得住、管得好、用得好、用得广,切实发挥卫星工程投资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平表示,按照空基规划“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协同、数据集成服务”的建设机制,此次发射的2米/8米光学卫星星座将作为主要业务卫星系统,保持持续运行能力。自然资源部也将全力履行好后续2颗5米光学业务卫星建设责任,积极拓展高光谱、立体成像干涉雷达观测能力,预计2020年前将基本完成国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卫星网络和应用体系构建,建成以空天关键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自然资源监管体系指日可待。后续自然资源卫星系列发展要抓住改革机遇,强化陆海统筹,大力推进国产卫星应用的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